香港杂评|奇夫:乔布斯是怎样育成的?
作者:CCAV
Just try to be as good as a father to them as my father to me. I think about that every day of my life.
乔布斯谈子女
当 天早上游走各大网站看乔布斯的讣文、生平等,他的创业、失败、东山再起事迹早已耳熟能详,倒是其年少经历令人深感兴趣。重温他在史丹福大学的演说,竟听出 一个活在daddy issue(权译「老爸情结」)的乔布斯。恐怕是看得太多美国电视电影的缘故。从《星球大战》到《潜行凶间》到电视剧《迷》,老爸情结一直是美国流行文化 热门的母题。看到乔布斯自少年时代便一直追寻亲生父母,直到二十七岁才遇上亲妹——著名小说家Mona Simpson,然而一直少谈亲父,并同时拒绝使用养父养母的称谓而坚称they were my parents,隐然看到父亲的absence和presence是如何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刚好自己也当了父亲一年多,每天把弄着iPhone的相簿, 看着小儿的成长,同时又在行事历中记下各间幼儿园的开放日、面试日期,忽然感到父亲这两个字的沉重,也忽然在想,乔布斯是怎样育成的?香港有否可能培育出 下一个乔布斯呢?
与别不同
I encountered authority of a different kind than I had ever encountered before, and I did not like it.
乔布斯谈学校
乔 布斯从大学退学、到印度流浪、信奉佛教、服用迷幻药等,充斥着六十年代三藩市嬉皮文化的烙印,苹果电脑Think Different的基因,就是沿自一种反叛、反建制的counterculture lifestyle。这种与别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只呈现在产品设计,更展现在苹果的商业模式之上。没有乔布斯的叛逆心态和思维,苹果不会在一九九七年濒临 危机之际,主动与多年死敌微软修好并邀请对方入股。一九九○年代硬件授权(licensing)生产模式,一度使微软/英特尔的Wintel阵营取得九成 以上的市场占有率,逼得当时苹果管理层亦步亦趋,授权OEM生产各款旗下电脑,却落得惨淡收场。九○年代尾乔布斯重掌苹果,便胆敢逆着主流,重新走回专属 (proprietary)生产硬件的模式。凡此种种,令人不得不佩服他过人的洞察力,以及勇于逆反传统智慧的勇气。
嬉皮文化的放浪形骸 以外,是什么促使乔布斯与别不同的思考?答案是一个意想不到的「闷」字。他说过:I’ma big believer in boredom,无聊苦闷让他产生好奇心,有了好奇心便什么都有可能。就读公立学校的乔布斯,童年最爱就是追逐蝴蝶,想必是个喜欢到处乱跑,无无聊聊便躺 在树下的孩子。看着今天香港的各式怪兽家长,忙于把子女每一分钟的余闲也填得满满,蹒跚学步的小孩上playgroup,也得紧张他们没有学到什么技能。 然后打从学前班、幼稚园、小学面试也来贴题「捉路」,年纪轻轻也得参加群体面试。要想我们的下一代像乔布斯一样自行connecting the dots,看来是缘木求鱼。那么当一众潮人异士膜拜所谓的「潮流教主」,有否留意各式苹果产品的minimalist设计,就是要在外壳、机身尽量留白 呢?给孩子留下多点空白,可否会让他们创造更多?
创新还是集成
Creativity is just connecting things.
乔布斯谈创意
这 两天的报道,少不了回顾苹果历年的革命性产品——Macintosh 、iPod、iTunes、iPhone等,其主要技术俱非乔布斯亲自发明。他所做的不外乎是将现有的技术、软硬件整合和改良,从而创造出非凡的产品。当 然,人们不会把乔布斯看作模仿大师,因为他是集成(synthesize)的能手,把杂乱信息、流程、设计等去芜存菁,创造简洁易用的产品。谈到集成,不 期然想起remix、mashup这些Web2.0的核心概念。曾经在网上看过Everything is a Remix纪录片的读者,便会知道无论音乐、电影的创作,以至科技的创新,从来都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源自复制、转化和合并(copy, transform, combine)的过程。当中经典案例就是Macintosh的用户介面(user interface),大都取材自施乐(Xerox)的Alto电脑,乔布斯把Alto滑鼠的按钮由三个减至一个,加上double click的设定;视窗由固定面积改为可以随意调校大小,还有把menu bar固定在荧幕的顶部,都是苹果把施乐现有技术集成的结果。还有上年纪的「果粉」,不会忘记一九八四年Macintosh 那脍炙人口的广告,同样也是一个mashup,脱胎自电影《1984》,喻意苹果电脑可以打破老大哥Big Brother的高压管治。
香 港人向来都擅于集成,无论是工业年代玩具、成衣、钟表的产品设计,以至流行文化的歌曲、电影改编、模仿,来到网络年代,各式各样的恶搞,以文字、歌曲、图 片、影像的方式,更是把合成文化发挥至极,让一众小市民在无力影响政局的情况下,出一口乌气。然而,从版权法的修改建议,显示出当局无视网络经济 (networked economy)的大潮流,只顾保护版权(copyright),却忽视copyleft的概念。当全世界正在无限串连,不断混成衍生新的概念、产品、应 用程式的时候,我们的创作空间却不断倒退,那是向竞争对手自行缴械投降的做法。我们的下一代成长在一个高度全球化的城市,面对的不再只是七百万城邦居民的 需要和竞争,而是要与全中国以至全世界最顶尖的人材争夺就业机会。偏偏我们的政治、文化政策却给下一代的创造环境设下重重障碍。难道在位者就是要把一班又 一班的小朋友变成特区的乖宝宝,只懂听话不懂反抗,然后就在全球化的赛道上眼巴巴看着一个又一个的乔布斯、朱克伯格在起飞?难道香港人在现代化进程上走得 太前,下一代就要硬生生地给压制下去,跟网络经济脱轨,沦为服务全球精英的二等人力资源,在大商场冷气间的另类血汗工场,赚取仅足糊口、仅足奉献地产霸权 的微薄薪水?
不破不立
Because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Apple Inc
乔 布斯的贡献不只是推翻成规,更重要的是他有远见和魄力去建立全新法则。许多人谈起苹果电脑,会想起各种划时代设计的硬件,可是真正革命性的影响,是其作业 系统(Mac OS、iOS + iTunes + App Store),建立了多面向平台(multi-sided platform – MSP ),分担了源码开发的成本,让第三者开发商(third party developers)得以廉宜而快速地完成程式,使终端消费者得以选择多样不同的应用程式,从而完成了一条数码产业的价值链(value chain)。远的不说,就说iOS/ iTunes的贡献,在于同一时间解决了困扰业界多时的两大问题﹕内容发行(content distribution)和内容消费(content consumption)。互联网在一九九○年代开始商业化,网络宽频不断增加,数码化内容如新闻、资讯、音乐、电影的存取变得愈来愈容易,然而各种付费 模式在个人电脑的开放环境下都无法巩固。 iPod、以至后来的iPhone和iPad的规格(form factor),以专属的档案规格和封闭的档案管理程序,让内容的使用/消费变得彻底个人化,减低了用家彼此互传、分享缴费内容(paid content)的诱因,使得内容供应商对苹果发行模式产生信心,愿意在iTunes上发行音乐、电影、电视等内容。 iPod、iPhone和iPad的成功只在表面,更重要的是苹果建立一个全新的数码生态系统,解决了内容版权控制、付费、分帐、使用权限等问题。正因如 此,苹果在这个MSP,无论面向消费者、内容供应商或程式开发商,都有能力向他们收取溢价(premium)。如iPhone App Store为例,苹果可分成开发商售出程式的三成收益;至于消费者,购买每部硬件的部分价钱,变相就是参与这个MSP的入场劵了。当然,苹果和乔布斯尚未 可以独步武林。 Amazon的Kindle,以低廉的硬件售价,补给消费者进入其专属的MSP,足可在缴费内容下载市场占一席位。谷歌开发的Android,沿着前 辈微软的路途,以授权开发的模式与其他手机生产商攻占智能手机的半壁江山;至于其网络浏览器Chrome,也将变身另一软件平台,以招徕第三者发开者。展 望未来,一个又一个的MSP拔地而起,然而总不脱iOS + iTunes + App Store生态系统的色彩。苹果股价长期高企,与其说成硬件销售的贡献,不如看成其数码生态系统之成熟稳定,让对手难以逾越。
创立一个成 功的MSP固然困难,续后的管理亦属不易,即使大如苹果公司,仍须小心处理程式开发商之间,以及开发商与消费者之间种种利益冲突。哈佛商学院的副教授 Andrei Hagiu是研究MSP的专家,曾经发表多篇研讨文章探讨平台设计、管理、规范等问题。其中二○○八年与Kevin Boudreau合着的一篇文章,便细入剖析担当平台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文中两位作者指出,平台管理者除了审批开发商加入平台、制定开发商与消费者之间 的交流守则外,更重要的是采取适当的管治(governance)措施,避免该平台出现市场失效( market failure),致使平台内的参与者不断流失。当中的措施,包括制定技术标准及介面、规章及程序,界定工序的分工、提供售后支援及文件备案、公开分享资 讯等。身为门外汉,看到平台管理的种种烦琐,深感犹如为数码生态系统制定微型宪法及交易法则,至于系统内各成员,则恍如虚拟社会的公民,各有权责,各得其 所。
走读至此,始明白美国软件工业何以执世界牛耳,所倚仗不只靠汇聚四海人才发展崭新技术,而在于其建立体制之能力。美国人重视宪政精 神,对公民权利的执着,不只体现在上层政治架构,就连大学以至基础教育层面的学生会选举亦不例外。如是者,一国公民或公司对建立社群、制定规章、执行管治 等技能,早已犹如预先装载在体内的作业系统。如是者,不论是麦当劳、星巴克、抑或迪士尼,在各个领域以标准化不断复制自己的商业模式,其简易程度就如下载 又一应用程式而已。尽管乔布斯在大学早早辍学,然而就凭其十多年基础教育的沉淫,对制度规章的认识,已足够他前后开拓了几个全球性的MSP。
望 着眼前小小一部iPhone,让人看到的是尊重知识产权、树立明确法规、公正管治社群等文明成果。如此同时,身处香港一隅,民主化步伐犹如一台走在 8088处理器的电脑,作业系统不停当机(是的,那是微软的系统)。更有什者,回归日久,人心北望,慢慢竟质疑民主并非普世价值,或曰普世价值并不适用中 国云云。也许我们体内就是长着服膺强权专制的基因,殊不知民主精神、企业问责、企业管治、法治精神乃环环相扣,现代文明得以持续发展伸延全球的基石。要是 这个社会事事以结果为本,慢慢漠视程序的重要性,渐次与现代文明脱轨,那么我们根本不用奢望这个社会可以培育出下一个乔布斯或朱克伯格。我们只需等待下一 个出色的「山寨教主」,复制人家的开发成果,无用转化、无用合成,就凭借巨大的人口优势,坐享规模效益称霸天朝,然后跑到美国弄个backdoor listing,也就求仁得仁了。
尾声
There are downsides to everything; there ar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to everything.
乔布斯谈人生
是 的,今时今日,为人父母实不容易。小孩子也得奔波劳碌,沉闷、发呆跟他们沾不上边,要他们乱碰乱撞,随便画几个点,再随意串联成为乱七八糟的曲线,只怕要 用上iPad的app才行。不过想起小儿初生时我一手捧着奶瓶,一手执着iPhone上facebook,转眼间小儿已懂得在iPad上扫来扫去,连 multitouch也知道,我得说一句,Thank You, Steve!